暑期档的电影市场,年年都是大乱战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但今年乱的程度,别说普通观众有些看不懂,许多业内人士也是一头雾水。
目前,暑期档才刚过半,可状况已经出了一箩筐。
点映策略,迷。
某些烂片,如《无名之辈2》(与第一部对比),居然敢进行大规模的点映动作,负面口碑极速扩散后,导致影片票房远远不及预期。
高口碑与排片的关系,迷。
某些佳作,如《F1:狂飙飞车》,豆瓣评分8.7,还满足商业爽片属性,可上映后的排片占比经常在8%,遇到新片上映,甚至会进一步降到6%,很是让人纳闷:影院为什么有钱不赚?
电影档期选择和更换,迷。
撤档的影片、提档的影片、改档的影片、名为点映实则提档的影片,应有尽有,仿佛档期规划没有存在的必要,想怎么上就怎么上。
5亿+的国产片什么时候能出现,还是迷。
清明档、端午档、五一档均哑火,就连《酱园弄》这种大制作,也含恨折戟。这些失利让一个冷知识显得很热:从春节档到7月中旬这五个多月里,没有一部票房5亿+的影片出现。
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是,在“比烂”之下,好莱坞影片有些回暖的趋势,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的票房即将突破5亿。
而从目前的状况看,春节档后第一部票房5亿+国产片的重任,要落在《长安的荔枝》头上,如果次周票房回落幅度不明显,25日上映的《戏台》《南京照相馆》口碑一般,该片冲一下10亿+,也未尝不可。
但对于暑期档来说,要想不复刻前面几个小档期的“八年最差”“十年最差”,还需要至少5部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在娱乐独角兽看来,所有电影都有选择点映与否的权利。片方可以点映,寄希望于高口碑扩散,反哺排片和票房,也可以坚决不点映,省得引发负面舆情,影响正式上映后的排片和票房。
虽然后者对观众有一定的“欺骗”嫌疑,但这是市场选择,只能说“理解,尊重”。
对于点映与否,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,只是看影企高层们共同商讨后的选择,但为了票房考虑,业内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:烂片绝对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点映动作。
一些烂片,最好在上映前把自己捂得死死的。比如《超能一家人》《749局》这种豆瓣三四分的片子,只有把可能产生负面舆情的地方遮住,才能用影片题材(喜剧、科幻)、主演阵容(沈腾、王俊凯)来骗一下观众。
事实上,它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(零星几场点映可以忽略不计)。这些影片最终的票房曲线也证明了,首映日票房是它们的绝对巅峰,此后就开始光速下滑,并在几天后就被“抬走”,后续的票房曲线,已经近乎是直线。
但在这个暑期档,这条潜规则被打破了。
《恶意》《戏台》等影片表现都中规中矩,进行点映不好不坏。最该被当成点映负面案例,以供各大影企警醒的,有且只有一部:《无名之辈2》。
该片为什么敢在正式上映前几天进行大规模的点映动作,甚至把单日排片加到5%?
难道身边没有一个人敢对影企高层和导演说实话?还是说,他们坚信自己拍的是好电影,可以走通“大规模点映→正面口碑发酵→上座率上升→排片增加→票房持续起飞”的模式?而不是“大规模点映→负面口碑发酵→上座率下降→排片降低→票房持续下滑”?
单以影片质量而言,很难说《无名之辈2》有多差,综合市场上的其它影片来看,在及格线的范畴内。
但由于该片前作有两个标签,豆瓣8分、票房黑马,让观众对这部续集充满了期待。它可以小进步,到达豆瓣8.2,也可以小退步,降到豆瓣7.5、7.2,但绝对不能是6分水平。
该片的主投方英皇,近几年投资的多部影片票房均不及预期,不管是黄晓明主演的《戴假发的人》,还是谢霆锋主演的《海关战线》,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。
可以理解他们“赌一下”的想法,“赌一下”对电影来说,也相当可以,但有两个小问题。
一个是同行的境遇。君不见,上一家持续大片模式,罔顾市场选择,坚定要在春节档付出高额宣发费,与《哪吒2》《唐探1900》等大IP硬碰硬的博纳,现在是怎样一种窘境。
另一个是自身的实力。拿昔日港片最爱拍的赌片来说,“赌一下”起码得是顺子、同花顺,甚至是小豹子吧?知道手上的牌分别是233,还不溜,实在让人费解。
这个暑期档另外一个让人疑惑的情况是:高口碑对排片的影响,不再是正相关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今日首映,豆瓣尚未开分,此前进行几天超前点映后,观众反馈良好,顺势从7月25日提档至7月18日,目前票房状况尚不明朗,能不能超出粉丝向电影《罗小黑战记2》太多,还有待观众们的检验。
这种情况体现的最明显的一部,是好莱坞原创大片《F1:狂飙飞车》。
这部由苹果斥资3亿美元+(制作+宣发)、好莱坞第一“性感男神”布拉德·皮特主演的赛车片,于6月27日上映,此前进行了五天的点映,观众反馈相当好。
正应上映后,该片在豆瓣开分8.5,之后涨到8.7,上座率遥遥领先,甚至是某些同期电影的三五倍,单日票房产出与排片占比的比例也几乎一直在2左右,有时甚至摸到了3,但排片始终不见增长。
上映二十余天以来,《F1:狂飙飞车》只有前面2天排片在10%,每遇到新上映的电影,排片就会降低,有时还一度降到了5%以下,以至于社交平台上经常有三四线小城市观众抱怨,说家附近的影院根本没有适合的排片。
众所周知的一点是,该片视效属性突出。难免很人好奇,院线是不是给该片在黄金时段排了IMAX、杜比等特效大厅,所以整体排片并不突出?
据猫眼数据显示,《F1:狂飙飞车》的黄金场次占比只有两日超过10%,其余20天均在10%以下,跟排片基本持平。
对于一部高口碑、高上座率、高排场效益的商业爽片而言,此排片明显限制了其票房上限。
但好在,该片票房走势一直坚挺,目前国内票房预测在4亿上下,全球票房则摸到了5亿美元的门槛,在年度全球票房排行榜中排名第八。
不管是口碑,还是票房,都超过马丁·斯科塞斯执导、小李子主演的《花月杀手》和雷德利·斯科特执导、杰昆·菲尼克斯主演的《拿破仑》,成为苹果投资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部。
就市场表现而言,《F1:狂飙飞车》所带来的另一个好消息是,观众虽然经常在各种社交平台抱怨票价高,比如“普通场四五十一张票、特效厅要八九十,太贵了”,但如果遇到值得一看的电影,他们还是愿意为视效买单,哪怕一张电影票的价格超过一百。
据猫眼数据显示,《F1:狂飙飞车》目前票房2.91亿,但光是IMAX版本票房就高达1.05亿,杜比、CINITY、中国巨幕等特效厅也各有数百万的票房,所有特效厅票房累计占比为40%,远远超过同期其它电影。
与此同时,由于该片有一定准入门槛,一二线城市观众要更加热衷。如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便贡献了1.02亿的票房,二线城市票房为1.23亿,累计占到该片票房的77%。这点与诺兰执导的《奥本海默》等电影相当一致。
暑期档前半段更换档期的电影,数不胜数。
有撤档的,比如《人生会议》因为影片热度不及预期撤档,撤档后不久又官宣原档上映;有提档的,比如《你行!你上!》《长安的荔枝》从7月25日提档至7月18日;有改档的,比如《戏台》从7月17日改档至7月25日,《南京照相馆》从8月2日改档至7月25日。市场选择、行政干预、畏惧大片,众说纷纭。
不管是从档期规划的合理性,还是从宣发角度来说,频繁的档期更换都不是一个好选择。
过去几年无数影片的票房表现已经证明了,不管是爱情片、喜剧片还是投资数亿的动作大片,只要撤档后重映,都不会有好的票房。能像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那样,依托豆瓣8分的口碑再获得1亿+的票房的电影,仅有此一部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因为点映口碑发酵、顺势提档,要合理许多。该片团队也比较“大方”,在提档日官宣对购买了7月25日(原档期)及以后日期的用户,发放40与60元不等的抵用券,覆盖猫眼、淘票票、万达这三家主流平台,算是没有引发负面舆情。
截止娱乐独角兽发稿前,今日票房大盘已达8000万,预计票房为1.7亿左右,是继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十天后工作日大盘再次破亿,但能否达到1.7亿还不好说。
今日首映的《罗小黑战记2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你行!你上!》三部影片分列前三甲,它们也都有着2亿+的票房体量,但想要5亿+,还各有各的路要闯。
《你行!你上!》虽然在B站、抖音等平台进行了更适合年轻人的宣发动作,但受限于题材和准入门槛,很难在三四线城市拥有太多观众。
《罗小黑战记2》作为国产2D动画里的“白月光”,具备一定的粉丝属性,预售票房领先其它影片一大截,但受众群体有限,同好莱坞电影一样,首周末票房几乎会占到票房的40%,有一定冲击5亿+的希望,但要看后续电影的体量。
相比之下,大鹏执导,大鹏、白客、庄达菲、刘俊谦、刘德华、杨幂等人主演的《长安的荔枝》冲击5亿+是最稳妥的,预计豆瓣7.5分左右的口碑,也会带来一定群体的自来水。
但要想达到更大的体量,还得看观众对古装题材的接受程度,以及下周五《南京照相馆》等影片的质量如何,若前者较低,而后者太强,那《长安的荔枝》可能只能在5亿票房左右徘徊。
即便《长安的荔枝》不日便到达5亿+,对这个暑期档而言,也远远不够看。
虽然6月是暑期档中的绝对淡季,但截止今日,票房只有36亿,还是远远不及市场预期。要知道,去年暑期档116亿,都是“近十年最差”,即使去掉疫情三年,也是“近七年最差”,只有2015年的水准,而今年的状况,比去年都要差上许多。
目前来看,暑期档下半段已定档的影片中,只有《戏台》《南京照相馆》《731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东极岛》《坏蛋联盟2》《捕风捉影》等不到10部影片可以稳定获得过亿的票房。
其中,《南京照相馆》《东极岛》《731》有着10亿+票房的希望。但比起稳定前进的前两者,更注重下沉市场的《731》,在近十天内抖音没有更新一条视频,也未有进一步的宣发动作,不排除有撤档的可能,这对当下的电影市场而言,绝对是一个噩耗。
暑期档下半段如何,就看它们的表现了。
暂无数据